2025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行业研究报告:Top10市占率高达9254%
来源:欧宝娱乐 时间:2025-11-26 06:30:53
为推动行业对中国轨道交通涂料市场发展现状的深度认知,国内领先的涂料行业产经媒体《涂料经》旗下产业研究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了《2025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行业研究报告》。
自2023年首次发布以来,该报告已连续三年对外发布,凭借权威的数据支持、前沿的趋势判断与专业的内容洞察,逐步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领域的重要风向标,为行业从业者提供高价值的市场参考与战略决策依据。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基建投资与装备升级双轮驱动,有力拉动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需求,全年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投产新线亿元,同时装备保有量持续扩容,2010-2024年动车拥有量增长1040.21%,2024年动车组、城轨车辆等均有显著增量,为涂料新造市场提供支撑;维修端方面,受装备保有量及检修规程驱动,货车按规厂修需重新涂装,2007-2012年投运动车组集中进入五级修,2024年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市场规模达1434.49亿元(铁路占比超80%),仅动车组高级修订单就达284.6亿元,进一步激活维修涂料需求,整体市场呈现新造与维修双旺态势。
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预估,2024年我国轨道交通涂料市场规模为6.88万吨,对应市场价值20.78亿元,同比增长19.03%,其中新造市场规模4.82万吨,对应市场价值14.56亿元,维修市场2.06万吨,对应市场价值6.22亿元。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占格局。榜单TOP10品牌出售的收益19.23亿元,占全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占有率比例为92.54%,意味着仅前十品牌就占据了超九成的市场;进一步看头部集中度,市场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66.42%(CR5=66.42%),超过六成,整体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占格局,少数头部企业掌控了行业核心市场资源。
根据国家铁路局发布《2024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铁路固定投资维持较高的投资额及较快的上涨的速度。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创历史投资最高纪录,投产新线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铁路复线%。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6.6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68.5公里/万平方公里。
根据国铁集团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发布会上表示,结合铁路在建和拟建项目安排,预计铁路“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与“十三五”相当,则2025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大概率超过8000亿元,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保持稳定增长,带动了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持续增长,2024年轨道交通装备国内新增及存量市场需求旺盛,也迎来发展新浪潮。依照国家铁路局产品目录,以及中国中车的产品分类,铁路车辆大致上可以分为客车(含动车组)、货车、机车3大类;城际轨道车辆大致上可以分为地铁车辆、轻轨车辆2大类。
机车方面,国家铁路局发布《2024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24年末全国拥有铁路机车2.25万台,比上年末增加0.01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8万台、电力机车1.47万台。另据国家铁路局发布的《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淘汰更新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的报废运用年限为30年,到2027年年底,重点区域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要全部退出铁路运输市场,铁路内燃机车的退出将为新能源机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带来新的需求点。
客车方面,截止2024年末全国拥有铁路客车8.1万辆、增加0.3万辆,其中动车组4806标准组、38448辆,分别增加379标准组、3032辆,数据持续增长。同时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43.12亿人,比上年增加4.58亿人,增长11.9%;其中,国家铁路40.85亿人,比上年增长10.9%;其他铁路2.27亿人,比上年增长34.0%。铁路旅客发送量屡次创同期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预计车辆采购需求上行。
货车方面,截止2024年末全国拥有铁路货车101.9万辆,较上年末增加1.2万辆,保有量与增量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同时国家铁路局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达51.75亿吨,同比增长2.8%,城轨车辆方面,截止2024年末全国拥有城市轨道交通配属车辆7.23万辆,增加0.56万辆。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装备升级成效显著。其中基础设施方面,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有力推动路网扩容提质,全年投产新线公里)、复线公里,截至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高铁4.8万公里),复线%。运输装备增量突出,铁路机车保有量较上年末增加0.01万台至2.25万台,其中电力机车1.47万台占比达65.3%,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铁路客车总量增加0.3万辆至8.1万辆,动车组新增379标准组(3032辆)达4806标准组(38448辆);货车保有量增加1.2万辆至101.9万辆,城轨配属车辆增加0.56万辆至7.23万辆。
根据轨道交通装备涂料的应用阶段不同,分为轨道交通装备新造市场和轨道交通装备维修市场两大细分市场。在轨道交通装备维修领域,轨道交通装备的保有量及年限分布情况为轨道交通装备维修市场需求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根据国家铁路局发布的2010-2024年《铁道统计公报》有关数据,2010-2024年我国铁路运输装备拥有量增长显著,具体如下:铁路客车拥有量由2010年的5.21万辆增加至2024年的8.1万辆,增长55.47%;货车拥有量由2010年的62.23万辆增加至2024年的101.9万辆,增长63.75%;机车拥有量由2010年的1.94万辆增加至2024年的2.25万台,增长15.98%;动车拥有量由2010年的3372辆增加至2024年的38448辆,增长1040.21%。
在客车/货车维修领域,根据《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每4~l0年要进行一次厂修,每1-3年要进行一次段修(不同车型的厂修、段修时间不同),而厂修时整个车身要重新进行涂装,形成了较大的修补翻新涂料需求;在高铁动车维修领域,动车组的检修分为一至五级修程,一、二级检修为运用修,三、四、五级检修为高级修。根据动车组的检修标准和中国的动车平均运营时速,中国前期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在投运2年后将大量进入三级修,3年后进入四级修。
据相关市场研究报告数据,2024年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维保行业市场规模达1434.49亿元,市场结构呈现“铁路为主、城轨补充”的鲜明特征,其中铁路运维占比超80%,对应市场规模约1147.59亿元;城轨运维占比约20%,规模约286.9亿元,两大板块一同推动行业规模稳步增长。
从细分领域来看,各板块需求分化明显且各有重点:铁路装备维修方面,2024年中国中车斩获动车组高级修订单284.6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当前动车组五级修(12年周期)已迈入上行关键阶段,2007-2012年投运的早期动车组集中进入大修周期,叠加新投用动车组存量持续扩容,预计2025年该细分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电力机车保有量占比已提升至65.3%(达1.47万台),内燃机车加速被新能源机车替代,推动维修需求从传统机械维保向智能化状态监测、绿色化能耗优化转型,新能源机车专属维修技术与服务需求逐步释放;截至2024年全国货车保有量达101.9万辆,受货运需求稳步增长驱动,2024年维修市场规模约150亿元,需求重点集中于转向架、制动系统等核心承载部件,高可靠性、超高的性价比的维保方案成为市场之间的竞争核心。城轨装备维修领域则以车辆架修、大修为核心需求场景,2024年相关项目中标总金额达244.51亿元,市场集中度较高,中车系核心企业(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南京浦镇车辆)凭借技术积淀、本地化服务能力及供应链优势,在该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70%。
中国轨道交通涂料的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细分特征,涵盖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与基础设施建设两大核心板块。但本报告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统计口径为内外车身涂料和转向架涂料。
飞鹿股份是“国内轨道交通防腐防水材料第一股”,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年报显示,飞鹿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185亿元,同比下降37.16%。分行业来看,公司轨道交通装备营收2.371亿元,同比减少31.58%;新能源营收1.260亿元,同比减少6.55%;民用建筑(含市政)营收0.982亿元,同比减少57.64%;轨道交通工程营收0.509亿元,同比减少52.46%;别的行业营收624.02万元,同比增长31.40%。
飞鹿股份年报中表示,对于轨道交通防腐领域,在业务开展方面,公司中标了南京浦镇通用城轨跨项目车体水性漆框架协议项目、国铁物资有限公司货车油漆联合采购(水漆)、油性漆以及桥梁漆项目、2024年国铁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D5修项目、穗莞深动车组、长客股份城铁水性漆2024年战略招标项目、同时公司水性漆产品还成功应用到了南京浦镇蒙内肯尼亚项目,产品与服务随着各类轨道交通装备进一步走出了国门。
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持续扩张为涂料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形成了“新建+维保”双轮驱动的增长格局。在新建项目方面,202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累计投产新线公里,其中高铁新增运营里程约2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展更为迅猛,2024年新增运营里程超过1200公里,全年运营里程增至12160.77公里,同比增长8.34%。城市通枢纽建设持续成为核心增长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的地铁网络不断加密,直接推动高性能涂料需求提升,其中地铁车辆水性涂料应用比例已达38.2%,较上年提升3.5个百分点,防火涂料则严格满足GB51251-2017标准要求。海外市场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项目持续带动中国涂料企业出海,2024年中国铁路装备出口总额达385亿元,同比增长11.2%,这类出口项目普遍要求涂料满足欧盟CE或美国AAR认证,逐步推动高端产品出口。
在新建项目贡献增量的同时,既有设施维护需求已成为市场增长的关键引擎。2024年我国轨交运营维保行业市场规模达1434.49亿元,其中铁路运维占比超80%。动车组领域维保需求尤为突出,2024年国铁集团动车组高级修招标量中五级修占比达61.09%,较上年大幅度的提高23.85个百分点,每列车辆全生命周期内需进行6-8次整车重涂,带动维修用漆需求量达6.1万吨,占铁路车辆漆总需求的49.2%。铁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方面,2010年前建成的高铁线路已进入集中维保期,相关维保涂料需求持续释放。从需求驱动核心逻辑来看,2024年高速动车组领域车辆漆需求量同比增长约9.2%,城轨车辆用漆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8.5%,预计2024-2026年新造车辆将带动涂料需求年均增长9%左右;维保市场的长期潜力持续释放,存量设施维护需求占比已从2023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49.2%。
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推动,正加速涂料产品结构向环保化与高性能化升级。随着环保法规趋严,水性涂料、高固含涂料加速替代溶剂型涂料,2024年铁路车辆漆中环保型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已达62.4%,较上年提升7.8个百分点,其中水性铁路车辆漆市场渗透率超过25%。与此同时,功能性涂料细分市场快速扩容,动车组转向架用抗石击涂料、隧道防火涂料、钢轨耐磨涂料等专用产品需求年均增速超15%,氟碳涂料因耐候性优势在桥梁涂装中占比提升至30%,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则凭借20年以上的防护周期,逐步应用于跨海铁路等严苛场景。
不同区域与应用场景的差异,使得轨道交通涂料需求呈现出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一线城市地铁网络对涂料的耐候性、装饰性要求更高,上海、北京地铁车辆采用氟碳面漆以抵抗酸雨侵蚀,而新一线城市侧重成本控制,水性环氧底漆使用率超90%;高速铁路方面,高寒地区如哈大高铁的涂料需满足-40℃低温韧性,沿海线路如厦深高铁则强化抗盐雾性能,要求达到10000小时之后。海外市场需求差异更明显,欧洲市场对VOC限制严格(≤150g/L),推动高固含聚氨酯涂料需求;东南亚地区因高温高湿环境,防腐涂料以环氧富锌底漆为主。
综上,根据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发展现状,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预估,2024年我国轨道交通涂料市场规模为6.88万吨,对应市场价值20.78亿元,同比增长19.03%,其中新造市场规模4.82万吨,对应市场价值14.56亿元,维修市场2.06万吨,对应市场价值6.22亿元。
榜单显示,亮克威泽市场占有率继续稳居行业第一,是全国市场占有率唯一一家超过20%的企业。华豹、飞鹿股份、维新控股、PPG、佩琦、阿克苏诺贝尔、四方威凯、大桥化工、金飞马分别位居第2-10位。
从TOP10品牌属性来看,本土品牌占据8席,而外资仅占据2席。上榜本土品牌分别为亮克威泽、华豹、飞鹿股份、维新控股、佩琦、四方威凯、大桥化工、金飞马,2024年出售的收益16.15亿元,占全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占有率比例为77.78%;上榜外资品牌为别PPG与阿克苏诺贝尔,2024年出售的收益3.08亿元,占全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占有率比例为14.82%。从数据分析来看,本土品牌在营收规模与市场占比上均呈绝对主导态势。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占格局。榜单TOP10品牌出售的收益19.23亿元,占全国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占有率比例为92.54%,意味着仅前十品牌就占据了超九成的市场;进一步看头部集中度,市场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66.42%(CR5=66.42%),超过六成,整体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占格局,少数头部企业掌控了行业核心市场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涂料领域,轨道交通装备涂料市场是为数不多由本土品牌在营收规模与市场占比上均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细分赛道,而亮克威泽正是该领域的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追溯品牌历程,亮克威泽于1952年在德国柏林创立,2002年郑重进入中国市场布局,2010年进一步落地在华生产基地,为本土化运营奠定基础。
2018年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中国资本通过战略投资,完成了对德国亮克威泽在华业务的全资收购,覆盖技术体系、全部股份及完整生产链条。此次收购后,德国母公司彻底退出中国公司股权结构,亮克威泽中国正式转变为纯内资企业。
从“起源德国”到“扎根中国”,这场股权重组不仅让亮克威泽实现了从外资企业到中国本土控股国际化工业涂料制造商的身份跨越,如今更在技术研发自主化、市场占有率领先性与政策资质认可(如国家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上凸显鲜明本土属性,成为中国涂料行业“引进先进的技术-消化吸收精髓-自主创新突破”发展路径的典型范本。
备注:1、榜单排名来源于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仅作行业研究,部分数据来源于各企业上市财报,部分数据为估算,如有差池,请以各企业的实际出售的收益数据为准;2、本榜单仅作行业研究,不构成对相关公司证券交易市场的任何操作使用建议,榜单中数据仅供参考。3、带*数据仅供内部交流使用,若读者有需求,可到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线下沟通。
